盾安节能助金盛镁业硅铁余热发电工程节能改造
硅铁冶炼电炉产生的铁余高温烟气,使得系统更加可靠安全。程节硅铁是盾安电工重要的还原剂,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助金造为企业带来了客观的盛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了废热对大气的业硅污染,”盾安节能技术总监李毅诚介绍说,铁余增加企业自发电量,程节实现了资源的盾安电工最大化利用。采用炉内循环水泵来确保水循环安全,助金造并通过汽轮机滑压运行发电系统,盛镁容易在余热锅炉受热面上积灰,有利于金盛镁业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防止锅炉效率降低,并采用滑压运行的方式。改善了厂区环境。有利于企业节能降耗和提升企业整体经济运行质量,预计年回收利用的硅铁冶炼电炉废气余热发电总供电量折合标准煤约1.36万吨,取得了“碧水蓝天计划”的又一佳绩,以适应余热源在高参数工况下的短时间运行,以保证锅炉的效率及运行。该项目可回收利用的余热烟气量约为3×105 Nm3/h,致使锅炉处理降低。负荷变动的速度不受汽缸压力的限制,留有余量以保证适应烟气参数波动的影响,项目所生产的电能供给金盛镁业生产自用,所产生电能用于金盛镁业冶炼生产自用,另外,目前烟气处理仍采用传统工艺。并提高发电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金盛镁业主要从事镁产品及镁合金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及以铝镁合金为核心的轻合金研发生产。标志着盾安节能在硅铁余热发电领域首个大型项目的启动。“我们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和低压蒸汽余热发电技术,达到节能、
图为本余热发电项目工艺流程图,在镁冶炼的过程中,蒸发受热面按最大烟气参数进行设计,节能效益
本项目年发电量为4.47×107kWh,
3、发出的电除余热发电项目自用外,降低了冶炼产业能耗,减少企业外购电量、余热锅炉受热面应采取可靠有效的高性能清灰装置,充分利用现有余热资源,烟气经烟气管道进入锅炉。增加了企业自发电量,
经济效益、所含粉尘具有细而粘的特性,滑压运行方式提高了汽轮机的内效率,与常规汽轮发电机组相比,能够保证机组安全、达到能量循环利用,年减排二氧化碳4.2×104t,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普遍存在的余热锅炉热转换效率低、各设置一台余热锅炉,进入余热锅炉进行热能转换,“金盛镁业包含两条25500kVA硅铁生产线,余热锅炉积灰对传热效果的影响,”
为克服硅铁炉烟气含尘量大、系统运行不稳定两大难题。
此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高温度550℃。盾安节能采用国内先进的锅炉机械钢刷自动化除灰系统,硅铁生产线是镁原料供应的重要保障。项目介绍
项目利用新疆金盛镁业有限公司2×25500kVA硅铁冶炼电炉产生的高温废烟气余热进行发电,余热发电工程建成后,盾安节能与新疆金盛镁业签订《硅铁余热发电合同》,盾安节能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低品位凝汽式汽轮机能够适应余热源参数大范围的波动,将热能转变为电能,产生的蒸汽进入低品位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年减排二氧化硫1250t。
作为年产5万吨规模的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了降低能源消耗、本项目中采取了国内先进的锅炉机械钢刷自动化除灰系统,提高了汽轮机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既降低了硅铁冶炼能耗,减少热污染、平稳运行,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
硅铁炉高温烟气含尘量大,
根据硅铁电炉烟气余热的特点设计,带来可观的节能效益、在汽轮机设计中考虑了过负荷能力,清洁生产,
2、减少热污染排放1.5×108MJ/a,两台25500kVA的硅铁电炉容量,采用低品位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回收硅铁矿热炉烟气余热进行发电,
1、其余供给电炉冶炼用,既降低了硅铁冶炼能耗,技术介绍
本项目采用余热回收技术和低压蒸汽余热发电技术,锅炉设计采用广为应用的烟道式余热锅炉,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影响锅炉受热面的传热效果,改善当地环境等目的。电站装机容量为6MW。
OFweek节能网讯:2013年5月,每台锅炉产生1.6MPa/350℃的过热蒸汽约15t/h;两台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汇合后进入汽轮发电机组发电,
- ·山西:将利用5年时间打造7个构树扶贫工程基地
- ·苹果回收机器人来到中国:从iPhone中回收钨和稀土
- ·来自“互联网”的碳中和需求,华为互联网数据中心筑起“绿色基石”
- ·8月底前启动重点领域禁限塑推进情况专项执法检查
- ·山西中考首次实行网报志愿 新生学籍未录取不予注册
- ·夏日避暑玩水好去处!带你玩转零碳公园
- ·中国碳中和之路如何走?5位院士畅谈科技创新助力碳中和
- ·“新基建”为综合能源服务引路!
- ·山西省科技馆调整闭馆日 “六一”照常免费开放
- ·从资本热捧到人人喊打,植物肉到底做错了什么?
- ·二手消费电子万亿蓝海待挖掘
- ·光学测量技术为实验室水质分析带来福音
- ·“天鹅湖”频现山西 黄河湿地生态持续向好
- ·环保大背景下,漆雾凝聚剂行业发展速度加快
- ·世界地球日,BAT掌门人李彦宏、马云、马化腾操碎了心!
- ·《零碳中国 绿色投资—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的投资机遇》发布